再访潇湘之五十九 邵阳篇之七 邵阳古城墙

时间:2023-04-28 14:02:18来源:辽河怒涛


(资料图片)

从邵阳水府庙戏楼下来,出月亮门,登上资江大堤,沿江一直往前走边欣赏市容边看奔涌的资江,一约行走20分钟,来到了宝庆府(邵阳)古城墙。

邵阳(宝庆)古城墙位于资江之眉,大祥区资江南路,系宝庆古城的北城墙,现在的为宋至清的建筑。

宝庆(邵阳)古城墙始建于汉朝,原系土筑城垣,宋代改为石城墙,明、清多次修葺与扩建,周长约4000米,高8至8来,宽12至19米,城东、西、南、北、及西北分别设朝天、定远、大安、庆丰、临津五道城门,西、南两门又各筑瓮城,驻兵守御,城墙上筑炮台12座,敌楼7座,城外东濒邵水,北临资冮,西、南凿池,易守难攻,固若金汤。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自江西率兵进攻湖南,发动“宝庆会战”。因宝庆城墙坚不可摧,僵持3个多月,也未能攻破宝庆,最后无可奈何撤兵,仰天长叹,留下“铁打的宝庆”,流传世间,使宝庆自此名扬天下。

1939年,为了便于抗日时期城内居民疏散,将古城东、南、西三面城墙拆除,仅保留了北面临江一线与西北隅少部分城墙及庆丰、临津两道城门,“文革”中破四旧,剩下的又拆了大部,近30年旧城改造,官员和地产商同流合污,扒了城墙盖商品房,使邵阳古城墙倩影杳无,仅剩临津门城墙茕茕孑立。直到2006年,筹资对残的古城墙丰庆北门、临津门及牛塘、西外湾各一段进行重新修缮,两段全长也只有1300米,今天参观这段是700米。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

在资江南路的步行街上,宝庆古城临津门入口处右侧古城墙有一排雕像,他们是邵阳古往今来的名人,有唐代诗人胡首、南宋名将杨再兴、明朝凉国公蓝玉,清代思想家魏源、清两广、直隶、云贵总督刘长佑、清代两江总督、通商大臣刘坤一、晚清军事家魏光焘、近代军事家蔡锷、五四运动的策划者、点燃五四运动第一火把的匡互生、史学家吕振羽、当代音乐家贺绿汀、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。

在靠资江的城墙旁竖立5个牌坊,像穿越时空,走过邵阳的一个一个曾经,记录昭陵、邵陵、邵州、宝庆、邵阳不同时期的名字,虽然说制作得粗糙,让人一目了然这个城市沧桑过程。

沿墙路旁还有“打糍粑”、“烤红薯”等民俗雕像,很吸引人,让人驻足观赏。

临津门的左侧块石台上放着淡黄色的彩石,上面刻着2006年重新修缮古城墙时撰写的“宝应府古城墙赋”:结尾有诗以领“四顾蒸腾起浩歌,高城杰阁壮山河。剪裁万古风云色,护卫烟霞五彩波”。右侧两块方石托一块墨色方石,上写:宝庆府古城墙。阴刻古城墙简介。

从临津门登上古城墙,只有城门前后是一条路,左右古城墙体,情景令人唏嘘,居民区地面与城墙平齐,垛口成成居民区的围墙,城墙的内侧已被填平,唯一保存下来是马面,斑驳的城墙上,长满青苔,小小的灌木,才能看到古老的印记。

关键词:

相关资讯
热门频道